各位好,这一期节目有点特殊,是一期读文章节目。读的文章是来自老编辑张玉红在他以前公众号老道消息栏目下面的文章。老道消息这个名字得名于冯大辉的小道消息播客。那么老道消息是活跃在大约 10 年前中文互联网上,集中讲述互联网创业、创投、科技史以及一些社会人文话题的公众号。公众号隶属于老编辑张玉红创办的天天不上班公司,在当时一个自媒体内容纷纷获得投资的年代,和 Papi 酱、诚意电台、罗振宇等等一起,张玉红也获得了 VC 融资,来自真格基金的投资。
在当时,这个公众号的文章是研究中国互联网史绝佳的材料,那个时候我确实也是在做技术创业,也在研究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后来老道消息的文章绝大多数都下架,公众号不再办了,他个人也转向其他方向。他的文章为什么被下架?等一下我念几篇标题和选段,各位就知道了。
近期老编辑新的文字作品开始陆续发表,我也转到了新的方向,不再关注技术、互联网创业创投。在此心血来潮用一期读文章节目,祝贺老编辑踏上新的创作阶段。
2025 年的创业故事, 2015 年的文章,在 2025 年文章已经 404 的当下,希望播客这个更宽容的内容形式,或者说只是一个更不起眼的简中互联网角落里,还能够容得下一篇 404 的文章,与各位一起缅怀一个时代的惊鸿一瞥。好,首先来读一些文章标题和选段。
文章一:陈天桥海外寻找长生不老药。最近王刚和徐小平都说投中了赛道投错了人是最痛苦的,他们是没问过陈大年,投中了人也投中了赛道,但是公司跟你没关系,这个有多痛苦?盛大故事的结尾是个悲剧,陈天桥不断辞去职务,变卖家产,陈大年清理了创新院所有的项目和大牛,只留下了 Wifi 万能钥匙,去年给员工一人买一辆特斯拉。所以你看到在前瞻性这个事情上,陈天桥兄弟俩都是有着不良记录的,说不定这次又成了超前历史一部的先驱,可能未来真的像饶毅老师说的那样,中国才是生命科学、神经科学冉冉上升的国家。率先研发出来脑机接口技术的是蓝翔,说不定 Cal Tech 提前一步研发出大脑移植的颠覆性技术,却被日渐保守的美国政府禁止。或者说不定技术成本太高,开发出来之后全世界只有王健林和马云用得起。千言万语化成一个标题:陈天桥海外寻找长生不老药,中国获成最大赢家。
文章二:京东的当权派已被打倒。刘强东算是过了一把当老板的瘾,第一天就给全体员工一人发了一个卡西欧手表,还规定餐馆员工从此以后再也不用吃客人的剩饭,剩饭倒掉员工再做新的吃。听说员工都住在稻香园的地下室,刘强东在六郎庄给他们租了两个大院子,还特意装了空调。刘强东对员工真是好,但是他那时候还在读大四,还要写论文,一周就只能到饭店看一两次。没有老板管,这些员工要开心死了。餐馆工资最高的是大厨,原来喝二锅头的,后来店里有什么好酒喝什么,吃饭也越来越讲究,晚上下酒要吃驴肉大虾、四喜丸子。而且这个大厨和前台收银的妹子谈起了恋爱,串通起来,把好的食材报成腐烂的食材贪掉,采购也把食材的价格谎报了一倍。这让刘强东的餐馆倒闭不说,还背上了 20 万的债务。刘强东回忆起这段往事的时候,说自己再也不相信人性、相信管理。
2012 年底,时任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当时的京东副总裁吴声曝出了时间链丑闻——把京东大笔营销开支交给自己关联的公司。从那以后,刘强东开始非常忌讳职业经理人大手大脚花钱。
2013 年的 618 前夕,京东副总裁、前保洁高管程峻怡在央视广告招标会上豪掷 2.3 亿,之后也被刘强东要求转岗。连管培生面临的批评也和最近巡视组对团中央的批评如出一辙:机关化、贵族化、娱乐化。刘强东的前女友西红柿庄佳是 2007 年的黄埔一期,跟刘强东一起去纳斯达克敲钟的投资者关系总监李瑞玉是黄埔三期,余瑞是黄埔二期,张雱则是黄埔五期。所以,刘强东的初恋龚晓京忽然返回京东担任公共事务战略顾问,可以解读为,京东内部终于出现了一个刘强东可以完全信任的人。
好,这篇文章讲的是跟京东跟刘强东相关的这个人才管理方面的一些故事和变化。从这个初当老板盲目相信他人,到使用自己打天下的老哥们,到使用职业经理人,到对职业经理人失望之后开始启用团中央,就是管培生,后来管培生也被认为变位,最后没有办法抬出前女友,看来还是前女友靠得住。这个在百度也有非常类似的权力结构。
接下来几篇就是文章的标题:《专业陪跑的除了小李子,还有张朝阳》讲的是张朝阳在几波非常大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风口面前的一些举动和发生的故事。《互联网公司都是都是什么行政级别的?》《你们也配是农民的儿子》这篇文章讲的是马云的父亲马来法,是曲艺界人士,和一些中央领导有着不错的私交。这个文章和角度并不新,和说比尔盖茨的母亲是 IBM 总裁同一个理事会上的同僚,然后比尔盖茨的父亲是大律师一样的视角,但是讲到我们身边的故事就让人觉得别有趣味。标题起的也好。
下一篇文章写的入木三分,因为是写自己的事情:写媒体,写内容,写文章。这个标题叫做《写微信公众号的都是下九流,媒体从本质上讲是一个皮肉生意》这篇文章精彩的部分非常多,就是截取几段:你仔细观察上一代的互联网创业者——马云、马化腾、李彦宏、雷军、刘强东,还有下一代的王兴、程维、张一鸣,他们是什么地方的人?他们的父母从事什么职业,在跟他们后来公司发展的走向,他们的行事方式对应,能够得到很多有意思的结论。我们都在一线城市,在互联网、文化娱乐、金融这样的新兴行业,有时候看起来身份认同挺一致的。但是一牵扯到一些关键问题,两句话就能把一个人的身份认同给勾出来。中医西医问题、女权问题、领导人的历史评价问题、高考改革问题,滴滴到底应不应该用惊人惊车的问题、素质教育的问题、学区房的问题、雾霾的问题,每天我们在微信公众号上吵吵闹闹,看起来是三观问题,本质上是身份认同的问题。身份认同出现了偏差,你就别想着三观能达成一致,哪怕双方从经济上、学历上、社会地位上看起来多么相似。中国自古以来皇权不下县,县下为宗族党的文件也有一种处理办法,叫下发到县团级、县以下的社会结构在东北就是单位国企机关大院。在潮汕和莆田,那里可能还是宗族,在一线城市可能是学区,也可能是行业聚集地,比如中关村、CBD、望京、SOHO。不同的社会结构带来完全不同的社会流动,也带来完全不同的身份认同。例如十八大中央委员里山东人最多,现役上将里面山东人最多,而一部分福建人哪里有挣钱的机会?你会发现他们跑得比谁都快。中国互联网的很多玩法,有的是福建人发明的,有的是福建人用到极致的。莆田系的故事说不完,阿里巴巴和福建人的斗智斗勇也可以写进教材。这两种人分别把中国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两种规则吃透了。他们的阶层上升路径完全不同,拜妈祖的和拜孔子的聊不到一块的。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说,人是其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要我说,微信公众号上人是其身份认同的叠加,不要老想着一线城市中产阶级消费升级这一件事儿,中国人有太多重身份认同,可以轻易绕过目前这些大号设置的竞争壁垒,每一种身份认同都有。这里讲的是写作相关,抓住一种身份认同,有一个独特的视角,就能让一批人给你转发点赞,入木三分。只不过现在没有人聊消费升级了,消费升级放在这里显得格外扎眼。
下一篇文章题目叫《出四川记》。讲的是几个四川人参与到商业社会,然后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的故事,特别是从四川穷地方出来。他这里分别讲了郭敬明、ayawawa和周小平。所谓莫怪无心炼清净,已将书见许明史。有机会大家就出蜀了。下一篇标题叫《政治大年看张离》。再下一篇标题叫《不要开穆斯林的玩笑》。再下一篇的标题叫做《这个村里应该有座庙的。什么村?中关村》。再下一篇叫做 《Google 离开那年,马化腾差点抓到了周鸿祎》。
再下一篇叫做《程序员应该读毛选》。程序员是保持阅读习惯最好的互联网人群,他们在如今日薄西山图书市场中养了一只类似教辅图书的现金奶牛。保持阅读习惯最好。没有一个程序员不想过上冯大辉那种不写代码天天更博客的CTO,即使是那个在知乎上举报冯大辉不做 code review 的匿名举报者,说不定也在接洽杭州本地的阿里系创业者。比如说这星期因为写脚本抢月饼而被阿里巴巴开掉的4位程序员同志, HR 同学找你们谈话,你们第一反应应该是在书中找答案,比如说马云主席的语录。如果此时即将被开除的4位程序员,有人反应快,开口就说,马云主席经常说,人生就是在不断犯错,只要认识到错误,坏事也能变成好事。他自己说过,自己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创办了阿里巴巴。那你看这个犯的错误,今天为中国的电子商务,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做出了多大贡献,接下来他的上司就好出来帮腔说:2011 年 8 月 27 日,马云主席在飞机上写下了《我想和还没有成为三年阿里人的同事们谈谈看法》。里面有一句话:“我们(阿里巴巴)的平均年龄只有 26 岁,这是个犯错误的年纪。今天年轻人的态度我们也有部分责任,因为我们自己没有明确告诉他们我们阿里做事的方法和态度。”你看主席也有部分责任,这样一来 HR 同学还能发飙吗?事情会捅到合伙人和主席那里吗?注定要生 P10 的技术大牛叶敏会受到牵连吗?
1967 年,陈毅同志在外交部被批斗,他被骂急了,说:“等等,让我先背一段毛主席语录。”革命小将哪里有不让人背语录的道理,只好让他背。陈毅同志摇头晃脑地说,大家翻到毛主席语录 272 页,上面说陈毅是个好同志,于是就过关了。
最后全文朗诵的一篇文章名叫《成为李彦宏》,发表于 2016 年 12 月20日。
上周《财经》记者宋玮(小晚)对张一鸣的采访,是最近三年我见到过的最好的采访。当然是指互联网科技领域的。全文处处皆公案,句句有禅机。张一鸣给了小晚毫无顾忌窥伺自己内心的特权,小晚也有让张一鸣肆无忌惮炫耀自己成功学的风度。上一次这么好的采访应该要追溯到2012年的李翔见马云,或者2011年的程苓峰见傅盛。这些年虽然还有马李灵珊见唐岩,雷晓宇见冯鑫,鲸书在真格,杨眉见王凯歆等等,写得其实都比这篇文章好看。但是记者个人奋斗是很重要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这几篇毕竟写的是小气候,不是搅动 BAT 竞合的大格局。我们要牢记:“离开火热的社会实践,在恢宏的时代主旋律之外茕茕孑立、喃喃自语,就会被时代忘记。”2014年之后的时代,是属于王兴,张一鸣和程维的。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旋律,由于这一届投资人和创业者不行,还有媒体人也不行,竟然被弹跑了调。以至于只剩资本寒冬后的一地鸡毛,华清嘉园之后,中国创业者再无传奇。
第一小节,可惜张一鸣不读书。王兴说自己有三部 Kindle ,一部在车上,一部在办公室,一部在家里,一时被传为手不释卷的佳话。张一鸣于是说自己有五部,多出来的两部放哪里呢?这是一个难题。张一鸣在大学里面只做两件事,一件是写代码,一件就是看书。去年5月他好不容易抽空去看了冯唐小说改编的电影《万物生长》,看到学生抽烟、喝酒、滥交、堕胎,觉得不可思议。张一鸣写过的代码都随产品留了下来,他读了什么书却始终是个迷。直到这次在采访中说自己今年看了《少有人走的路》、《世界应你而动》和《你从来没有努力过》,于是小晚说他看了很多鸡汤,有些嘲笑的意思。这又是一个教训,在读书人面前“报菜名”是很容易被看出破绽的。读书人和今日头条的智能推荐系统一样草率,仅从几个关键词就开始把你定性了。好在张一鸣还是很诚实的承认了,自己的阅读没有王兴那么广泛。美团创始人的饭否,隔三五条就要讲自己最近看了什么书,什么电影,或者转发别人推荐的书,推荐的电影。主题涵盖历史到宗教,哲学到物理、博物与艺术。王兴还常常会给自己的阅读立下计划,比如“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把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给读了”。除此之外,王兴喜欢把自己看到的段子和冷知识和人分享,比如他最近听到了一个说法是,现在美帝被分为两个世界,一边是“华好硅”,即华尔街、好莱坞和硅谷,剩下的一边全是玉米地。真是个有趣的人啊!让人不禁去想,如果是王兴创办今日头条,而张一鸣去做美团,这个世界会不会和今天的不一样。
第二小节,你俩的名字。如果张一鸣和王兴像《你的名字》里面那样互换了身体。王兴会觉得自己胡建口音更重了,张一鸣会觉得光头很清爽,学好英语的愿望已经达成。接到王兴姐姐从硅谷打来的电话,流利的美音怎么脱口而出?除此之外,他们俩并不会有其他的不适。张一鸣看了美团的绩效,依然会动动指头就裁掉万名地推,王兴去看了今日头条的数据,依然会决定发力短视频,会决定拒绝腾讯的投资独立发展,会决定不管低俗还是高雅,广告一律按照阅读和转化率计算。只不过如果是王兴面对小晚关于价值观导向的频频发问,应该会输出更多的金句,举更多的例子,说不定还会为记者的姿势水平而感到着急。去年张一鸣去接受某大媒体采访前,和记者谈笑风生好几年的王兴也给他提供了一点人生经验。在有资格去参加乌镇互联网大会的创始人中挑一对最基的,这两个人没跑的。当然在柳青的堂妹柳甄去今日头条之后,程维和张一鸣的感情会不会急剧升温也很值得观察。人们总是喜欢把行业和集体的兴衰归结到个人的道德标准上去。所以张一鸣的道德标准就成了今日头条低俗内容最好的原因。其实张一鸣自称为“道德状元郎”,他在南开上学期间不打游戏,不看碟片,不喜欢体育运动。即使自律如此,他仍然只是班级里面成绩中等的学生。酷讯创始人陈华把张一鸣招进来的时候,也觉得张一鸣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毕业一年就换了两份工作。但是在酷讯技术委员会主席和饭否技术负责人的岗位上,张一鸣成长得特别快。陈华回忆说,张一鸣从酷讯离开的时候已经是能够独当一面的人了。不过后来张一鸣跟王兴学到了一种可贵的能力,就是洞察数据,完全按照数据决策的能力,这让张一鸣取得了比自己更高的成就。陈华还说过一句话,大意是,“(王兴是)清华的,纯粹理工男的思维,我们北大的,即使是学理工的,也会(比他们)更感性一点”。
第三小节,成为李彦宏,不知道百度的李彦宏,是不是那种更感性的理工男。财经的那篇报道中,小晚和张一鸣一共提到了21次百度,提到腾讯有5次,没有提到阿里。张一鸣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酷讯,是一家志在取代百度的公司。后来酷讯的失败不是因为公司没钱了,而是因为他们放弃和百度全面竞争,这让金融危机中的投资人过度反应了。张一鸣的第二家公司,九九房是一个垂直领域的搜索引擎。等到做第三家公司的时候,张一鸣说最让他兴奋的不是媒体,头条不是媒体,头条是信息的分发。今日头条的DAU已经是手机百度的三分之二了,广告收入已经有百度的十分之一。但是在谈及和百度的区别时,张一鸣仍然只能给出我们不是百度,我们不是按照关键词切分广告,我们更看重长期利益这些既无法反驳也无法肯定的回答。而且明年今日头条准备扩张到7000到1000人,新增的数千人就是百度内部最庞大的产品销售团队。这些人中,有多少人会随着中国在线广告收入版图的变更从百度跳槽到头条?张一鸣预计头条会占到20%的份额。还有一个相似的问题,有多少面向工资编程的程序员会从百度跳槽到能够开出更高价格,股权有更多溢价空间的头条?张一鸣说顶尖的算法工程师还在百度,维护百度凤巢系统的有一千多人,头条只有十几个。技术本身是中立的,我们是一家技术主导的公司,我们的价值观没有问题这样的话术,我们已经在李彦宏的嘴里听过很多遍了。阿里巴巴到了北京,也要允许俞永福建立不同于阿里巴巴的文化。阿里巴巴北京移动事业群的文化,就是战功文化。所谓战功文化,无非是看KPI,比谁的拳头大。这从前不怪李彦宏,未来也不能怪张一鸣。皇皇北京,天子脚下,风水轮流转,今年到谁家。但是销售永远是那些销售,小编永远是那些小编,媒体老湿永远是那些媒体老湿,当然关部门也永远是有关部门。就在今天,张一鸣接受小晚采访这篇文章,让他说出了我不同意环球时报价值观这些大实话的报道,在微信上和财经的网站上都消失了。这就是为什么没有人能在北京成立一家拥有独特价值观的公司,想靠管培生打倒当权派的刘强东也不行。深圳有腾讯、华为,杭州有阿里巴巴,他们都花了十几年时间在远离北京的地方培养素人。而北京就只有“百度成功之道”,这里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会越来越像百度。除了纳税和雾霾,这大概是这座城市的第三种逃不过
No comment
00:00
/ 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