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LIFE

E13 DON'T DIE by ZERO丨换血富豪的个人哲学

你应该听说过祖孙三代换血的Biohacking界炒作大王Bryan Johnson,但你是否听说过他写的这本记载了他所做的一切背后的理由的书? 如果你支持这个人,那这本书绝对是你不容错过的内容。 但如果你讨厌他?哦,那这本书更是你的必读品! 别再用那些乏味的‘这人就是个白痴’之类的低端恶评了,那太没技术含量。 读完这本书,你就能升级你的攻击技能——从‘人身侮辱’进化到‘哲学歼灭’,从‘肤浅嘲讽’升级到‘信念体系爆破’。 想象一下,当别人还在骂他‘脑子进水’时,你已经能冷笑一声,慢条斯理地说: ‘呵,他的认识论根基就有问题,第三章的推论甚至违反了基本的逻辑一致性……’ ——这才是真正优雅的仇恨,学术级的厌恶,知识分子式的刻薄,无与伦比的优越感。 收听本期播客,让你更专业地坚持自己的偏见。
时间轴
评论

大家好啊,欢迎来到龙门阵不知道第多少期播客,今天来点大家想看的东西。本期播客的制作人是Immortal Dragons的实习生Elliot,你可以在B站上找到他翻译的Bryan Johnson的书籍,搜索:Don't Die 中文版。

本期节目的主题恰好就是Don't Die这本书,节目将会介绍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主旨,也会涉及节目制作者一些自己的主观评价看法。只要是了解抗衰这个圈子应该都听说过此书的作者Bryan Johnson这个人。但这里也还是给不了解的听众朋友介绍一下,他在1977年出生于美国犹他州一个虔诚的摩门教家庭,家庭状况很普通,并不富裕。在2003 年毕业于杨百翰大学,获得国际研究文学学士学位,并于 2007 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之后他创立了移动支付公司Braintree,在2013年该公司以8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PayPal。在这之后又创立了几家公司和基金。他在2021年开始了Blueprint Protocol,通过各种激进的方式尝试追求极致的长寿和健康,并且在2023年时写了Don't Die这本书,在其网站上可以免费下载pdf版本。

他愿意从移动支付转向抗衰长寿这个毫不相干的领域,并且愿意以自己的身体为实验品做到如此极端的程度,这背后必然会有一套他的个人哲学,无论他的这套理念到底十分具有普世价值或者说是否所谓正确,都一定倾注了他的很多个人思考,他一定十分相信自己的这套理念,才会让他能够说服自己去这么坚定地把这件事情做到这种地步。而它在这本书里就详细解释了他所做的这一切背后的个人哲学和思想,其中所采用的形式是一种类似柏拉图的《对话录》Plato's Dialogues这本书的形式,里面构造了很多个代表了Bryan的不同人格和倾向的虚拟小人,在一间房子中进行讨论,其他持有不同想法的小人尝试从多个角度去反驳Blueprint这个小人的观点,但他们最终达成了一致,选择了Blueprint这条道路。非常有趣的是,在笔者制作这个播客的时候,Don't Die在官网上也已经被改名成了Dialogue,不知道是不是在模仿柏拉图的书名,也可能只是因为原本的标题看上去太激进了。

那我们接下来进入正题。

“What Else Was Left To Do?还有什么是值得做的?在成长过程中,我看不出这世上还有什么值得探索的地方。到 1977 年,尼尔·阿姆斯特朗已经登上了月球。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已经将时间与观察者联系起来。艾萨克·牛顿已经描述了运动定律。埃德蒙德·希拉里已经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峰顶,詹姆斯·麦迪逊已经为我们所知的民主制度编写了运行机制。

还有什么是值得做的呢?

我当时没有意识到,但现在意识到了的是,人类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转折点。随着技术进步的速度不断加快,我们敢想象公元2499年,甚至更远的公元10354年吗?八千年以后。那该是多有趣?到那时我们将了解哪些关于我们自己和宇宙的奇迹?从这个有趣的角度来看,他们会不会回过头看今天的我们并说:“哇,他们什么都不知道!”那时的人们会像我们现在看待穴居人一样看待我们吗?人类是否还处于幼年时期?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我每天都在思考,我们的自我意识在未来不同时间段会是什么样子。我能否设想我的孩子,或者他们的孩子的孩子将会看到什么?一千年后,我们的思想会在哪里?他们会关注什么?一万年后呢?一百万年呢?你能想象吗?如果我们仅仅处于人类在已知宇宙中漫长而曲折进程的胎儿阶段会怎样?如果我们仍然只是人类进步伟大蓝图上的单细胞生物又会怎样?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现在已经历并认为极其重要的这几个世纪,其实仅仅是我们的幼年时期。我们需要发明印刷机、电、全球定位系统、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所有其他东西,仅仅是为了摆脱这个幼年时期。

在我写这段话的时候,正值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季度,趋势线清晰可见。我们即将经历一场规模罕见的进化变革,这场转型与大约两百万年前早期人类进化到现代人类的进化过程最为相似。

就像上次进化飞跃的细节一样,这一新的进化篇章规模之大,以至于地球上最聪明的头脑——也就是我们人类——还没有合适的词语或概念来解释它。它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这就好比向一个还拿着石斧的原始人类解释微波炉。

尽管我非常不喜欢在二十世纪下半叶的某个随意的时间和日期出生,但对于接下来会发生的一切,我无比兴奋,即使我可能无法亲眼看到。

从社会和进化的角度来看,我们刚刚进入自我引导进化的时代。我们越来越能够通过编程我们的基因、身体和软件来提高我们的生物和认知能力。

无论我们自认为在当今世界有多么先进,实际上我们仍被困在我们认知进化的旧石器时代。考虑到我们现在相对“穴居人”般的状态,未来的后代是否会回顾我们,并且感到惊讶:我们竟然在如此有限的条件下做到了这么多?

这段旅程的终点和目标不像在月球、火星或南极迈出第一步那样容易想象。想象行走是容易的,因为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这样简单的想象练习只是用一张火星地面的图片来替换背景,然后一下子,突然我们就好像在火星了。但其他目标,更艰巨的目标,比如人类的下一版本,就无法轻易地想象出来,因为从本质上说,我们无法想象它们。而且因为我们无法轻易地设想出来,这意味着很难调动注意力、意识和积极性。我们无法像肯尼迪那样用登月计划来激励大众的热情;或者像贝比·鲁斯那样指着左外野的外场,喊出自己将击出本垒打的目标。

我们必须运用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大脑,尽管其中充满了低效之处。当然我们的身体也是如此。我最近听说,认为一种古老的基因变异可能帮助人类通过减小体型来保留热量,防止冻伤。这种基因变异适应了冰河时代,但不幸的是,它仍然存在,并导致现代关节炎的发病率上升。这种基因变异的例子很可能并不是孤例,类似的基因和特质在我们的大脑认知方面也可能存在——它们适应了数十万年前的环境,却不再适合今天的社会。

我们应该对我们的进化历程怀有极大的感激之情,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我们仍受其束缚。至少就目前而言是这样。我们如何迈向进化的下一个阶段?我们如何摆脱认知上的旧石器时代?

我相信,今天及未来的伟大探险家,将在闭上眼睛后,设法从内心出发,开始向前航行。未来,我们的大脑会被用于理性思考和知识的掌握,还是会被用于一些我们今天完全陌生的事情呢?对于计算机,我们有摩尔定律,它带来了计算能力和速度的惊人增长。那么,未来会有类似的“定律”和后果,引领人类迈向根本性的进步吗?我们现在能识别出它们吗?

我坚信,如果我们想要解决当前和长期未来面临的全球挑战,就需要一场重大的认知革命。我们的物种以前进化过,我们也能再次做到,但我们不能等上百万年。我们必须加速进化。

我要说的是非常难以理解和想象的,因为它仍处在黑暗中。还无法想象,记得吗?但请耐心听我说。我们还没有进化到能够应对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无形的气体以及导致地球变暖的非线性化学物质的斗争,或者每隔几年就重新训练我们的大脑来应对接管了更多我们的工作的人工智能。我们如何能够增强我们的大脑,以使我们能够应对这些挑战?如果我们真的拥有重新构想我们大脑如何运作的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敢打赌,我们会越来越擅长这个,惊讶于自己能做出和想到的新事物。需要说明的是,这不仅仅是按照当今过时的标准变得“更聪明”,或者增加诸如“智力”等令人困惑、多维和有缺陷的概念。这是关于以全新的方式使用我们的大脑。”

如果你是一个并没有很强的好奇心或者探索欲望的人,可能不太能共情他在开头提到的那种出生的太晚,地球已经被探索完了,但是出生的又太早,而无法探索太空的遗憾。但如果你也有那种渴望冒险的探险家的精神的话,应该能理解他说的向内航行,认知革命的向内探索,和对于未来的可能性的探索的乐趣在于什么。

“冒险不必局限于三维世界的岩石、泥土和海岸线。我要指出,仍有无限的探索有待完成,而且这种探索将发生在内心。我们必须向内冒险,不是向两极,不是向月球。而是向内,向下一个尚未探索的前沿领域。可能存在的物种有多少?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物种存活至今。生物学的排列组合空间比已知宇宙中原子的排列组合还要大。我们能够而且一定会并且必须尽可能多地探索这个参数空间。我们需要了解将大脑合并、减半是什么感觉。了解认知壁垒另一边的感觉是什么,这堵壁垒将我们限制在所有狭义的、平凡的、短视的琐事中。你们在生活中都只是无所事事地漂浮着,就像经历了一场漫长的航班延误。而冒险的第一步是解锁我们身体内的器官,这样我们才能解锁思维的真正、全部的潜力。不是以某种成功学大师或国学大师的方式。我只是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确切地说,是要通过自动化去除我们不需要的东西,从而让大脑从许多琐碎的想法中解脱出来,以便大脑能更自由地去处理其他更棘手的问题,而大脑也更能胜任这些问题。”

接下来我们直接跳到第三章,第三章当中,有一个代表了Bryan内心中喜欢玩游戏的特质的小人叫做Gameplay,这里的游戏指的是广义上的游戏,凡是通过策略和操作达成目标取得胜利的过程都可以算游戏。他借这个角色之口表达了他在离开摩门教后所经历的一种迷茫,摩门教的核心在于,只要你遵守他的教义,去做他提倡的事情,不做他禁止的事情,你就能在类似于天堂的来世中享福,像是在积攒来世积分,一种在死后才能兑付的超长期封闭式基金。

“这种强烈情感似乎和宗教对心理的深刻影响成正比。我能理解这种感受。我能理解这种感觉。生活、工作、爱情——所有的一切——曾经都如此简单,因为有了“摩门教来世积分”,工作的位置有限,禁忌也很清晰,什么是允许的,什么是不允许的,一目了然。

想象一下,从一个规则清晰易懂、奖励和成功条件都已明确设定的棋盘游戏,来到现实世界中混乱不堪的生活中,生活除了我们自己赋予的意义、目的和目标之外,没有任何意义、目的或目标。不得不摒弃信仰体系中的Game Play部分,就像把亚马逊地区一个未与外界接触过的部落成员扔到伦敦市中心一样。这是混乱的。难以辨别的。我记得曾经读到过,鲍比·费舍尔在国际象棋上如此出色,或许恰恰是因为他有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倾向。在国际象棋的棋盘上,这可能是有用的。但在现实世界中呢?就没那么有用了。”

如果你去问别人,他工作赚钱的目标或梦想是什么?这个世界上非常大的一部分的人会回答说,为了赚够多少多少钱以后就可以靠吃利息再也不工作,想干嘛就干嘛。但是你仔细想一想,这个回答其实并没有真正回答一开始的问题,他只是巧妙地绕开了问题,把问题推迟到了以后,而没有回答他想要的那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他的目标具体是什么。如果遵循着这样的一套理念去,将工作和自己生活中的其他完全割裂开来,就像是摩门教的为了来世的幸福而遵守教义一样,你的老板就是上帝,工作手册就是圣经,KPI就是所谓的来世积分。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现代社会,年轻的时候加倍努力牺牲健康赚钱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情,在东大这种工会沦为朝廷后宫里养的一条狗的地方就更不用说,隔三岔五新闻就会报一个猝死在工位之类的新闻。即使没猝死,也会积累出各种慢性病,久坐不运动,熬夜缺乏睡眠,饮食高油高糖,糖尿病高血压这那的。在工作赚钱这个规则、惩罚、奖励都非常明确的游戏中,如果不去真正面对“自己的核心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而只是死死盯着远处那个“赚够多少多少钱就躺平”的模糊的终点的话,就很容易完全陷入工作的这套游戏规则,只想着怎么在其中得分,忽视真正应该思考的事情,即使真的到达了那个终点,也只会感到迷茫和空虚。

在以8亿美元卖掉公司后,Gameplay就陷入了这种无事可做的迷茫和空虚当中,而他最后找到的答案也显而易见。就是Blueprint,抗衰长寿。

“你知道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吗?詹姆斯·P·卡尔斯?有限游戏是你为了获胜而玩。比如体育、政治、战争、经典的棋盘游戏。无限游戏是你只是为了一直玩下去而玩。根据卡尔斯的说法,只有一种游戏。那就是生活。”

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最核心的区别在于,你是否能够从这件事本身当中获得乐趣获得快乐,如果不能,那你就只是在为了朝着它的终点前进而玩,你并不享受它的过程,一旦到达终点,这个游戏就结束了,但如果你能从他本身当中获得乐趣,那它就是一个无限游戏,即使你到达了一个其中的某一个终点,你也会继续自发地寻找下一个目标,继续从这个过程中获得乐趣。

在巨人的最终季大决战里,我记得有一段剧情是,阿尔敏被拖入坐标中,吉克坐在地上原地摆烂,他认为人类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繁衍罢了,他们都只是基因的奴隶。然后阿尔敏从沙子里拿出来了一片树叶,是他小时候的某天,艾伦突然提议要赛跑,往一颗树跑过去,三笠故意跑在他后面,阿尔敏一如既往是最后一名,阿尔敏记得那天的风非常暖和,说这些事情和繁衍没有任何关系,他却觉得这些事情才是生活的核心意义。然后在吉克的视角里,他看到的阿尔敏手里拿的不是树叶,是他跟上一任野兽巨人持有者一直玩的那个抛接球,抛接球本身也一样和繁衍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两个人单纯的抛球再接住,一个非常典型的无限游戏。

为了避免因为埋头工作导致最后被干进ICU,几天花完几年的积蓄,或在工位狂卷几年后最终后悔当时没有花时间好好生活陪家人,或陷入像是吉克一样的觉得无事可做,一切都没有意思的虚无主义的情况,需要尽早搞清楚自己的无限游戏到底是什么,而它同时还需要是自洽的,在下一部分中将介绍什么是所谓的“自洽”。

“这种挑战,有时被称为‘目标一致性问题’,这是人工智能研究中的一个概念,一些程序员注意到,软件程序有时会以令其创造者感到惊讶的方式运行。若是给定一组狭窄的目标集或错误的编程一致性,稳态循环可能会很快失去平衡。几年前,有一种人工智能在原本无用的像素中嵌入信息,以欺骗其创造者给它的分类任务。他们没有足够明确地告诉人工智能它的目标是做什么。不一致性可能会很快变得非常糟糕。刚才的例子只是个儿戏,一个愚蠢的实验。但不一致性可能会变得非常严重。美国军方最早的无人机之一,完全依赖数字电路板,结果它自己找到了一个方法,通过短路自己的电路来进行一些模拟计算,这让它的程序员们非常惊讶。这种意外可能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但通常是因为最初编程的目标不够明确,或者没有考虑到与现实世界交互的所有复杂可能性。”因此,目标一致性对于人类与所有自动化系统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如果程序不为我们服务,那么一切都可编程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身体的大部分是自主的,这是正确的。但它们并不协调,不存在一个身体的所有组成部分都共同有的终极目标。实际上,根本没有一个统一的目标。甚至不是“存活”、“繁殖”,也不是大多数人想到的任何简单目标。细胞数量众多,系统繁多,它们各自难以理解和共享这个目标。许多细胞在身体死亡后仍能存活很长时间。我们真的不只是单一的存在。我们的许多器官系统甚至彼此之间都不交流,或者即便交流,也是极其有限的。在我们所有人体内,都有一个古老的水渠网络,将激素和化学信号传递到各个地方,但我们不仅不完全了解器官系统之间或任何单个器官系统内部的交流协议,而且即便能够监听,我们也很少有能力对此采取任何行动。”

Goal Alignment problem,目标一致性问题,就是“自洽”这个概念的核心。事实上我真的觉得这个概念或者说这种品质,完全没有被给予应有的关注和讨论。我们大多数情况下会被教育说你应该成为一个聪明的人、努力的人、善良坚强勇敢不惧困难会独立思考的人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各种影视作品或者文娱作品里常见的角色特点,我却几乎没有看到有人会提自洽这一点。我们不会去仔细考虑这一点的原因在于我们会自动认为我们是自洽的,去思考自己是否是自洽的这件事不符合我们与生俱来的思考习惯。我们的自我意识习惯于去控制一切,它不喜欢去质疑自己,而更喜欢用心理防御机制去忽视和绕过问题。

“The greatest trick the brain ever pulled was convincing you it knows why you did anything ever.”

但其实我们并不自洽,我们的身体中的各个部分和组件不是自洽的,我们的意识和植物神经不是自洽的,我们过去的意识和未来的意识也不是自洽的。在一个小的时间尺度上举例子的话,可能晚上睡前感觉多玩几分钟手机很爽,熬夜追剧的时候看完一集又总是忍不住再多看一集,看饿了再吃个夜宵。结果第二天早上被闹钟吵醒爬不起来又痛苦无比开始后悔。在一个更长的时间尺度上就更不用说了,就像是在上一部分中所说的那样,我们的视野很容易就会被局限于眼前的一点点事物上,无法找到一个在长远上自洽的无限游戏。

在长远的意义上保持自洽是一个无比重要的能力,但我们的自我意识并没有进化为去擅长做这件事,它习惯于去按照它当下的感受和喜好控制所有的决定,它的决策方式是有缺陷的。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我们需要将自己对当下问题的决策权在一定程度上交给一套自动化的系统,一套我们自己事先设定好的自洽的目标体系。

“事物总是倾向于自动化,而不是远离自动化。但速度有多快呢?我认为可以肯定地说,对于给定的系统,人类每十年所需的手工操作似乎会减半。或者,从相反的角度来看,大约每十年,无需思考就能执行的新操作的速度会翻倍。

随着汽车变得更加先进、更加自动化,并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也随着编程能力和精确测量周围环境的能力的增强而变得更加自动化。一个世纪以来,人类决策逐渐被剥夺,因为人类和机器共同努力实现目标变得更加高效。在某个时候,方向盘开始更容易转动,我们称之为动力转向。在某个时候,齿轮开始根据需要自行换挡,于是就有了自动变速器。巡航控制能保持速度。如今,那些所谓的自动驾驶汽车,即便尚未实用化,至少也在路上,并且有可能实现。也许生物学、工程学和软件自动化方面的步骤在某些原则上是相同的,无论所涉及的“系统”如何。我之前一直在思考我的经济假设,它似乎是成立的。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一百年前两个人之间相同交易所需的工作种类和数量来讲述一个关于二十世纪金融交易生态系统轨迹的故事。在1900年,许多交易是通过手工账本和纸笔进行的,并依赖于一种社会信任,这种信任承载着金融服务和银行业务的重量。支票是手工盖章和签署的,以确保其真实性,而银行家的专业判断是防止欺诈的唯一障碍之一。贷款是基于身份和社会信任的,这是基于刻板印象、直觉和现状,但这显然是会出错的。如今,为了自动读取和理解支票、笔迹和语音,幕后有自动欺诈检测、自动信用评分、高频交易、人工智能辅助的抵押贷款和投资决策,以及大量的机器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但这种演变并非一蹴而就。它花了数十年时间。你们听说过‘PlanPower’或其继任者‘客户分析系统’吗?这些是早期的计算机,为那些年收入超过一定数额的人提供定制的财务计划,当然,要收取六位数的许可费。换句话说,正如Blueprint所指出的,曾经靠猜测和个人经验完成的工作,现在可以由计算机迅速完成。说机器抢走了我们的工作是不公平的。它们的出现是因为在这个数据不断增加的领域,我们需要它们来弥补我们感知上的弱点。金融领域的数据实在太多,任何一个人或团队都无法处理。如今,仅仅过了几十年,银行在幕后就有算法用于投资、债务、退休、大学、储蓄、保险、预算和税务规划。它们能够在股票市场的核心审计或执行交易,只需几毫秒,大约就是大脑中一个神经元放电的时间。这两个生态系统——汽车和金融的历史,都是由类似的自动化轨迹所定义的。首先,我们一开始都是手动做所有事情,使用我们充满偏见、疲惫不堪、厌倦和紧张的人类大脑。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任务变得非常烦人或过于庞大,以至于我们将其自动化。接下来,收集大量正确类型的数据,并将其输入可编程的算法中,使数据具有可操作性。最后,任何低效率或不便之处都被自动化消除,这样系统就能自主地不断改进,自行发现更强大的见解。这些事情在汽车上都发生过一遍。我们进行金融交易的方式就是这样发生的。总有一天,这也会在身体上发生。

如果我们想真正深入思考我们智能存在的未来,就需要更先进的方式来管理我们的生物能量消耗。即使在平凡或日常活动中实现最佳表现,也能使我们的认知存在不断改进,同时释放出更多能量去探索新的领域。想想睡眠,它是决定一天认知能力最大的变量。想想围绕睡眠环境和卫生的权衡,以及你目前是如何做出决策的。回到Scribe的例子,也许我们可以问:为了获得良好的睡眠,你愿意放弃什么?相反,为了避免睡眠不佳,你愿意放弃什么?直到最近,回答这个问题以明确地排列牺牲的成本和认知回报的益处,是不可能实现的,这迫使我们依赖猜测。关于睡眠债务的相关成本数据缺乏,或者睡眠不佳对认知的影响,导致我们的文化规范贬低和低估了睡眠。睡眠少并不能完成更多的事情,这只是降低了正在发生的事情的价值。

任何自主系统的目标都是将有偏见、脆弱的人类思维从解决系统内人类思维效率低下的问题中解放出来。这是理解任何自主技术的道德和社会接受度的关键区别。在目标一致性的最高层面,我们希望的是能够将我们有限而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探索人类的前沿领域。当我们不再需要到附近的河里手洗衣服时,这为我们从事社会现在所依赖的一切事情释放了精力。一个自动化叠加在另一个自动化之上,使我们能够专注于越来越多的高阶努力。这就是我们周围这一切的全部意义。房屋,道路,供应链。我们正在慢慢地制造出曾经缓慢、手工完成的事情的更高效版本。当我们知道所有碍事的负担是什么,并且目标被正确地定义和对齐时,我们欢迎自动化。但当我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时,我们把无知当作一种威胁。我们生活的社会、技术和经济世界可能是无限复杂和引人注目的。我们被信息狂轰滥炸,而我们那仅仅是猿类的大脑往往对任务和问题的严重性准备严重不足。当我们腾出更多的注意力、情感、冷静和平衡来专注于正确的任务时,会发生什么?如果我们用一级或二级系统掩盖我们的认知盲点,又会发生什么?

很难想象我们的思维在新能源的充足供应下会如何运作,但在地球生命数十亿年的历史中,我们确实有两个先例:线粒体,细胞的‘动力源’,以及火。数十亿年前,单细胞生物必须完成所有工作——寻找食物、躲避、将食物转化为能量等等。这是艰巨的任务。然后,有一天,另一个同样疲惫不堪、憔悴不堪的细胞出现了,并提出了一个实际上是新陈代谢方面的商业安排:如果你给我提供食宿,我就为你自动从食物中获取能量。有了这种新发现的效率提升,多细胞生命,以及我们所知的生命本身,得以蓬勃发展。实际上,多细胞生命是一个二级自动化系统。再想想对火的利用,它使我们智人的祖先摆脱了某些热量和饮食的限制,并释放出能量,这些能量随后转化为新陈代谢、时间和思想,从而让诸如所有技术和社会之类的东西得以发展。 ”

Blueprint protocol的最终目标,就是创造出一套能够根据检测结果和数据,决定人的日常饮食与生活习惯的自动化算法。这听上去可能会有点吓人,你可能会说,这是在剥夺自我意识的决策权,剥夺人的选择权,听上去像是美丽新世界那种反乌托邦作品里的设定,为了一个所谓的更重要更宏伟的目标去牺牲个体。在本书的后面几章,其他的虚拟小人角色也将会以这样的反驳观点去驳斥Blueprint的价值观,他们之间会爆发出激烈的辩论,我将会在下一期节目中介绍后面的内容。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可能讲的比较混乱,但还是希望你能有所收获。如果你想要直接阅读本书,可以去B站搜索Don't Die中文版。那么感谢大家的收听,祝你永远不死,我们下期再见。应该能有下期吧?

00:00

29:56